鉴于去年对加息的预期为零,投资者们已经感受到了美联储的打击。现在,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底前加息8次。上个月美联储已经加息0.25%,这是自2018年底以来的首次加息。
来源:媒体滚动
深安居某项目现场。陈跃/摄
“
山东高速集团与深圳安居集团的这场“讨债大戏”情节曲折,至今仍未落幕。
陈跃 中房报记者 苗野丨深圳 北京报道
一纸《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》,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深圳安居集团”)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深圳安居集团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山东高速集团”)的恒大股权转让欠款纠纷,长期以来备受关注。由于拖欠尾款已两年多,催收无果后山东高速集团提交了仲裁申请。山东高速集团相关人士表示,不清楚深圳安居集团拖欠股权转让款的原因,但其认为,案件事实清晰,仲裁裁决也支持山东高速集团。
12月18日,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联系深圳安居集团,其内部人士表示,当中涉及的问题复杂且极度敏感,省市两级都有专班和具体业务部门在推进,然后会按照法律诉讼结果来走。
展开剩余86%近年来,深圳安居集团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。从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,其净利润持续下行,亏损逐步扩大。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,深圳安居合并报表范围内净利润亏损1.54亿元,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.88亿元,两项数据均已超过2023年的全年亏损
作为深圳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和保障性住房专营机构,今年8月,深圳安居集团还发布通告称,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。然而,4个月过去,市场至今却未有任何收购进展的消息。12月18日,深圳安居集团相关人士也回应记者表示,“我们内部其实一直在推进,但目前不太适合对外透露,如果我们有新的结果和数据,会通过公告的方式直接发布。”
此外,深圳安居集团在售的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也屡现质量问题。多个项目的交房质量饱受诟病,不少业主发现房子存在大量问题,要求退房。这不仅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,也严重影响了深圳安居集团的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。
针对这一系列问题,有业内人士表示:“双方都曾经踩坑恒大,如今行业已变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80亿元始终不是小数目,都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、企业声誉产生影响。特别是对于深圳安居而言,目前看就是赖账行为了,如何妥善处理此次事件,维护企业形象,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”
━━━━
连收三份裁决书
自2020年以来,山东高速集团与深圳安居集团的这场“讨债大戏”情节曲折,至今仍未落幕。
2020年下半年,恒大浮现资金危机,2020年11月,恒大宣布终止和深深房A的重组,后续,山东高速集团选择退出投资,而深圳安居集团则成为了接盘方。
彼时,深圳安居集团分别与山东高速集团下属的“山东高速资源”“山东高速投资”及“济南畅赢金程”签署了《关于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》,山东高速资源、山东高速投资和济南畅赢金程分别将所持恒大地产2.1167%、1.4111%、1.1759%的股权转让给深圳安居,转让金额合计200亿元,约定在1年内分3次支付。
然而,山东高速集团至今没有收到深圳安居的第三笔支付款项,双方矛盾也自此展开,催收无果的山东高速集团提交了仲裁申请。
今年3月15日,深圳安居集团共收到了三份裁决书,依据(2024)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781号《裁决书》、第0782号《裁决书》、第0783号《裁决书》,裁决深圳安居集团支付股权转让款本金80亿元及利息、逾期付款违约金等相关费用。裁决书载明:“本裁决为终局裁决,自作出之日起生效。”
裁决结果出来后,事件发展却没有山东高速集团预想的那般顺利。深圳安居集团先是向北京四中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,被驳回后,又向深圳中院提出不予执行裁决的申请。
山东高速集团方面也采取了行动,先后于6月14日、9月19日、11月18日三次向深圳中院提交了《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》,但截至目前,深圳中院尚未对该案件作出裁定,这起案件的执行陷入僵局。
值得关注的是,自始至终,山东高速集团没有怀疑过深圳安居集团的偿付能力,就连2023年的年报也没有计提这笔款项的减值准备。4月19日,该公司相关人士仍对外表示,年报未计提是考虑到对方为国企,具有履约能力。
直到今年6月份,山东高速集团方面才对媒体表示,对深圳安居集团方面连续采取措施阻却执行《裁决书》的举动,表示“非常不理解”。
12月18日,记者再次联系深圳安居集团,其内部相关人士表示,“当中涉及的问题复杂且极度敏感,省市两级都有专班和具体业务部门在推进,然后会按照法律诉讼结果来走。”
这最后一笔的80 亿元,对于山东高速集团而言是股权转让应得权益,但对于深圳安居集团来说,如今成为了骑虎难下的一道坎。
━━━━
“下场收房”未有进展
业内人士认为,这起两家地方国企之间的经济纠纷,实际上是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及变化的一个缩影,深圳安居集团拒还80亿元欠款的背后,不能排除是受到行业调整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带来的影响。
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,尽管深圳安居集团总营业收入有显著增长,但上半年仍旧处于亏损同比扩大状态,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净利润亏损1.54亿元,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.88亿元,两项数据均已超过2023年的全年亏损。
并且,今年前6个月,深圳安居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-23.21亿元,去年同期为2.14亿元。报告期末,深圳安居集团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3.1亿元,同比去年同期的176.6亿元,减少了30%。
截至2024年6月末,深圳安居集团资产总计为1928.89亿元,年初为1964.9亿元。
不仅是今年上半年,查询过往几年年报发现,深圳安居集团虽然营业收入呈持续增长状态,但从2020年至2023年,其净利润分别为5.58亿元、1.75亿元、2307万元、-6886.2万元,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则分别为4.62亿元、1.01亿元、-1.32亿元、-1.47亿元,4年间,利润数据均持续下行,且亏损逐步扩大。
今年上半年仍未能“止血”的深圳安居集团,8月份发布通告称,深圳安居集团所属企业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,房源征集的范围包括深圳市(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)范围内商品房性质的住宅、公寓、宿舍等。
此举一度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,被誉为官方大手笔、大规模的“下场收房”,具有去库存、稳楼市的信号意义和示范效应。
但外界所关心的“收储资金来源”“房源收购价格”“房源收购数量”等细则,在深圳安居集团当时的公告乃至后续数月,则均未有过透露。
距离其官宣已过去4个月,市场方面至今也未有任何收购进展的消息。12月18日,深圳安居集团相关人士回应:“我们内部其实一直在推进,但目前不太适合对外透露,如果我们有新的结果和数据,会通过公告的方式直接发布。”
有接近深圳安居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,深圳官方内部对收储政策的具体实施或仍持有不同意见,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兼顾自身与企业的双方利益,深圳安居集团也会发现很难达到政策制定的理想效果。
━━━━
安居型商品房屡现质量问题
官网信息显示,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,注册资本1000亿元,是深圳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和保障性住房专营机构。
今年4月,公司公告称,“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”更名为“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”,并强调变更不涉及公司主营业务调整。
今年5月,深圳安居集团发布旗下“安居乐寓”品牌,后者则是在今年2月由原来的“安居微棠”更名而来。2023年2月,当时的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成立了“深圳市安居微棠住房租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”,主要开展城中村规模化收储改造,注册资本20亿元。
值得关注的是,深圳安居集团在去年的年报中提到,报告期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新增加了一家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子公司“深圳市安居乐寓住房租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”,而2023年安居乐寓亏损额3.79亿元,直接导致集团合并净利润及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。
在今年的半年报中,深圳安居对此块业务却再无提及。记者关注到,在安居乐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,今年9月,安居乐寓推出了“全民营销”活动,11月份又上线了“老带新”的活动,均为楼市淡季时开发商的一系列非常规促销手段。
与此同时,深圳安居集团在半年报中还提到,目前,出售型人才住房(安居型商品房)的销售收入已成为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,占比超过50%。
据统计,在深圳安居集团官网上所展示的项目高达68个。但随着深圳安居大批项目赶在2023年年底交付后,今年以来,多个项目的交房质量饱受诟病,不少安居房业主发现房子存在大量问题,要求退房。
如龙华区首个可售型人才安居住房项目安居峰景苑,今年年初被多名业主曝光存在飘窗空鼓、钢筋外露、墙体渗水严重等质量问题,问题收集整整列出了43页,引起极大关注。后续,龙华区成立了专项处置工作组,区政府抽调100余名人员进驻现场开展问题处置。
除安居峰景苑外,去年深圳安居集团有多个项目均是赶在年底交付,且多是提前交房:2023年12月12日,安居玥龙苑项目正式竣工交付,比原计划交付时间提前近1年的时间;2023年底,安居福汇阁项目通知业主们预查验,比原计划交付时间提前了7个月;同期,安居梓和苑部分业主收到了入伙通知书,提前了11个月交房;同样在去年年底,安居同乐馨苑顺利交付,比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。
客观上看,提前交付本来是一件业主与企业双赢的好事情,但深圳安居大批项目集中在去年底提前交付的同时,又暴露出大量的质量问题,不禁引人深思。
如今又到年底炒股杠杆原理,据了解,深圳安居旗下项目安居颢龙苑原定于明年3月交付,但今年12月初同样已提前交付,后期交付质量如何,记者也将持续关注。
发布于:北京市